#王阳明#传习录



学王阳明语录(六):




知行是一体两面




今日学王阳明《传习录|第五节。王阳明的“知行合一”,是“一体两面”的实践论,立足于“学为圣贤”的基础上,讲的是一种重要哲学思想。


个人“岚林谷”读原文后,第一感觉到了,王阳明的讲话,切合了老子讲的: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,这个“阴”就是“知”,这个“阳”就是“行”,“知行合一”就是“和”。


怎么“知行”,怎么做才能做到“和”?


个人“岚林谷”读过孔子的《易传|,被“天道左转,地道右转”这一句话惊憾到,并以《黄帝内经|中求证得到,“左转为补,右转为泄”,这些堪称“密诀”的话,其中的内涵自然而现,真是越读越开心!


下面读原文,看徐爱如何请教王阳明,又看王阳明是如何解答。原文较长,不必过多解读,多读几遍,其中的意义自然而然,会呈现出来!


个人“岚林谷”着重后面的分析,以综合性的方式,谈谈个人的心得!


原文如下:


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,与宗贤、惟贤往复辩论,未能决,以问于先生。


先生曰:“试举看。”


爱曰:“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、兄当弟者,却不能孝不能弟,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。”


先生曰:“此已被私欲隔断,不是知行的本体了。未有知而不行者,知而不行只是未知。圣贤教人知行,正是要复那本体,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。


故《大学|指个真知行与人看,说‘如好好色,如恶恶臭’。


见好色属知,好好色属行。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,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。


闻恶臭属知,恶恶臭属行。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,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。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,鼻中不曾闻得,便亦不甚恶,亦只是不曾知臭。


就如称某人知孝、某人知弟。必是其人已曾行孝、行弟,方可称他知孝、知弟。


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、弟的话,便可称为知孝、知弟?又如知痛,必已自痛了方知痛;知寒,必已自寒了;知饥,必已自饥了。


知行如何分得开?此便是知行的本体,不曾有私意隔断的。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,方可谓之知。不然,只是不曾知,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功夫!


如今苦苦定要说知行做两个是什么意?某要说做一个是什么意?若不知立言宗旨,只管说一个两个,亦有甚用?”


爱曰:“古人说知行做两个,亦是要人见个分晓。一行做知的功夫,一行做行的功夫,即功夫始有下落。”


先生曰:“此却失了古人宗旨也。某尝说,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知的功夫;知者行之始,行者知之成。若会得时,只说一个知,已自有行在;只说一个行,已自有知在。


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,又说一个行者,只为世间有一种人,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,全不解思惟省察,也只是个冥行妄作,所以必说个知,方才行得是。


又有一种人,茫茫荡荡,悬空去思索,全不肯着实躬行,也只是个揣摸影响,所以必说一个行,方才知得真。


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,若见得这个意时,即一言而足。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,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。


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,待知得真了,方去做行的功夫,故遂终身不行,亦遂终身不知。此不是小病痛,其来已非一日矣。


某今说个知行合一,正是对病的药,又不是某凿空杜撰。知行本体原是如此。


今若知得宗旨时,即说两个亦不妨,亦只是一个;若不会宗旨,便说一个,亦济得甚事?只是闲说话。”


这一段原文,虽然有点绕口,但是多看几遍,还是不难参透其中的意思。


徐爱作为王阳明的大弟子,也是考取进士功名的人,对王阳明的“知行合一”的心学理论,还是领悟不透,不仅如此,还有许多德高望重人讨论,也没有讨论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。所以请教王阳明。


王阳明直接让徐爱举例说明,一把手,一把手的教。


徐爱说,现在有许多人,明明知道,应当孝顺父母、友爱兄弟,可是就是做不到,如此看来,知和行,分明是两件事。


王阳明告诉徐爱,这样的人,是因为心已被私欲蒙蔽了,所以看不明白“知与行”的本来面貌。世上本来没有知而不做的情况,所谓“知而不做”的情况,其本质是不知道。


王阳明接着讲,一切圣贤,教人去知、去行,其真实的用意,是使人知道“知与行”的本来面貌,而不是简单讲怎么去知、去做就可以了。


个人“岚林谷”认为,王阳明讲的就是庄老思想冲的“不言身教”,也叫证道,觉醒!做人做事,做个明明白白。


在此,王阳明又例举了曾子《大学|的一个“真知、真行”的例子,那就是“就像喜欢美色,就像讨厌恶臭”一样,其中的道理不必再细说,感悟一下,自然而通。


这一节内容,非常重要。


王阳明带有浓厚的佛学思想,进行论述。如果按佛语格式,书写出来就是“是知行,非知行,是名知行”。


王阳明之所以提出这个“知行合一”的哲学概念,不是学术上的标新立异,而是为了解决世人困惑的两味解药。


一味是“”药。


需要这味解药的,是那种只会昏头昏脑,由着性子做事的人,根本不知道停下来,去认真观察思考,而是以盲目的行动,妄意的作为,充斥自己的生命,心满到再难容下其它思想的程度。通俗地讲,就是“不知为何而活着”!


对于这种人,必要告诉他,这世间有一种叫作“知”的行,才能让其慢下脚步来,有机会观察思考,有机会反思省察。通俗讲,就是“步子太快了,要等一等自己的灵魂”!


另一味是“行”药。


有种人与前者,刚好相反,他们只会无边无际地空想,完全不肯亲自去实践行动,对于世间发生的真实事情,只会事不关己地主观臆测,空发些不疼不痒的议论。


这种人,必要告诉他,这世间有一种叫作“行”的知,这种叫作“行”的知,对他们而言,才是真知。通俗讲,“想只有困难,做才是答案”!


王阳明强调,古人为“行”与“知”所立的名目,作为两味不同功效的解药,在解救相应“病人”的同时,也误导一些学者,走上另外的歧途。


这些学者,硬是将“知”与“行”分开来看,此时下“知”的功夫,彼时下“行”的功夫。认定了“知”就是“知”,“行”就是“行”。


王阳明借例,批判儒家思想,只是在“言”的层面上打转,文山会海,满天文饰,尤其是朱熹与“二程”等人,大搞特搞“八股文”。


王阳明坚信“学为圣贤”才是学的真意,所以,要为天下难以抵达“学为圣贤”之境的病人,开一剂强本固基的药,这剂药便是“知行合一”。


自认为有“知”的,要果断去“行”。若是不肯去“行”,便是“知”得不够到位;自认为有“行”的,也要有意识地去省察那个“知”,若是不肯去省察,便是“行”得糊涂。


“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”。


知与行是一体的,需要在同一个人身上贯穿落实,是完全适用于“学为圣贤”的。


离开了“学为圣贤”这个具体前提,讲“知行合一”,既使讲得再怎么漂亮,也不会是阳明心学的根本主旨。


2024.3.27日晨

全文2606字



欢迎访问mlbaikew.com

版权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@qq.com 反馈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文章标题:学王阳明语录(六):知行是一体两面发布于2024-05-05 21:14:28